被《人民日报》点赞的北化姑娘,用行动诠释“青春无问西东,岁月自成芳华”

发布时间:2021-03-17浏览次数:118

《人民日报》202071905版以《成长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季(深聚焦)》为题报道了北京高校毕业生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的典型故事。我校2020届退役大学生士兵、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高媛的故事被采撷其中。

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2017年,高媛从学校参军入伍,并服役于原武警云南边防总队通信团,期间获评嘉奖一次;2019年,高媛退役返校复学。她本想趁着暑假时间充裕能够把落下的专业课知识恶补一下,以准备考研。然而,她在6月初便接到了学校战友发给她的是否愿意参加国庆70周年群众**训练的信息。投入训练便意味着暑期复习时间肯定没有了,这让高媛很纠结。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高媛摸了摸压在枕头下面的军装臂章,回想起两年的军旅生活,心里有了答案。去!一定要去!那晚,她翻看着队列教学法,一遍遍默念着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兴奋与忐忑充斥着内心。第二天一早,当穿上那套久违的迷彩服站在训练场上,参加开天辟地方阵训练时,一切恍如昨日,历历在目。

放弃直博机会,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国庆前夕,高媛接到了学校通知,由于她成绩优异,综合素质过硬,所以获得了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这对于梦想继续深造的她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然而思忖之后,高媛却选择了放弃了这次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因为几乎在同一时间,团中央的研究生支教团开始报名了。

是把握这次直接攻读博士的机会,还是选择去支教?回想起支教团的学长曾经讲过的支教学校的故事,那里还是贫困地区,那里的孩子渴望知识,渴望到北京来看一看。再想到那些仍然戍守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寂静边防线上的战友对自己能参加阅兵表现出的羡慕之情,高媛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去点燃星星之火,播种点点希望。这正印证了她很喜欢的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那句话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总有一些人在你看不到贫瘠之地,你要走近了才能看见,才能筑起灯塔,照亮来路。

就在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写到: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她知道自己在一次次选择中已经将青春的小我融入到了祖国的大我之中。

成为让学生喜欢的人

还未出发,但高媛和她的支教团队员们已经开始了支教的准备工作。每周例会制度,以前参加过支教的学长会传授他们的支教经验;通过网络学习支教老师应当具备的基础教学技能,以及服务地的民俗风情,踏实做好岗前备战工作;协助学校研究生支教团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宣传支教故事,号召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到支援西部的队伍当中;近期,他们还将参加团中央组织的网络培训,并进行在线考核;8月份,他们还将前往呼和浩特再进行岗前培训。这次支教,作为支教团团长的高媛要去支教的地方是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努日木镇中心小学,这里的生活并不像城市生活那样便捷,甚至可能像洗澡这样的平常事都会不大平常。然而,高媛对支教生活非常期待,她说自己感动于曾经参加过支教学长带给他们的支教故事,她希望自己也可以做一些事情,她希望自己也可以收获像老师,我喜欢你这样的美好。

做一名合格的北化毕业生

对于工科学生来说,毕业环节尤为重要。在这个环节,学生需要加入课题组,进入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的设计、操作、数据的整理分析、形成论文等一系列学习要求。尽管不能回到学校,进入实验室,但是高媛深感课题组并没有放松要求,每周的课题组组会、定期的文献研究进展报告、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探讨,开题和中期答辩,甚至该有的导师批评,一个也没有少;高媛从远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家里直接登录学校的图书馆网站,免费下载中英文文献,解决了科技文献综述的大问题;尽管是在家里准备毕业课题的内容,但这个过程一点也不轻松,连续地熬夜,反复地修改方案、展示报告,一遍遍地修改论文,严格遵守苛刻的论文查重率,高媛的一篇3万余字的毕业论文《CoFe2O4/ MXen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终获通过;为了确保顺利答辩,高媛和她的同学们还参加了课题组组织的预答辩和组内互评,先自己查找的问题,然后再去接受其他专家的点评。

图片

国庆70周年群众**活动结束后,高媛曾经在自己的宣讲文稿上写了一句话:青春无问西东,岁月自成芳华。而这句话如今也成为了她的人生信条。无论是当初参军入伍守卫祖国,还是如今奔赴草原扶贫支教,从祖国西南边陲到东北草原,她始终坚守与家国同行,无论自己走到哪里都能不忘初心,让最美的青春绽放,这是人生的抉择,更是国家的抉择。

奋斗小我,为未来蓄力,奋斗大我,与家国同行。